2009年1月25日星期日

曾慶源:只等正式簽約‧馬台將展開農業合作

曾慶源表示,與大馬政府在農業與養殖業的合作關係,是長時間努力的成果。(圖:星洲日報)

(吉隆坡)駐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曾慶源指出,台灣今年有望首次與大馬政府展開農業合作關係。

“目前霹靂和雪蘭莪州政府很歡迎我們,聯邦政府的合作也在談著。”

他向《星洲日報》指出,洽談中的合作項目包括水稻種植和魚業,細節已談得差不多,只待正式簽約。

他指出,去年年初大馬向泰國買米時因價錢過高且購買噸量受限後產生危機感,大馬政府因而透過相關部門,主動與駐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接觸。

“水稻種殖主要在增產方面,台灣將提供稻苗和精耕技術,如播種、插秧、除草、防止和除植物病蟲害,再加上控制排水增產。”

他表示,台灣方面已有屏東科技大學、台南中興大學等大學的學者專家,到大馬瞭解這裡的耕作環境。

互補雙贏

“魚產養殖將著重於石斑魚,因為以前已有台灣人在這裡進行私營合作計劃,所以魚苗上沒有問題,目前我們計劃在浮羅交怡和關丹進行,因為當地的水質優良。”

他認為與大馬政府的合作關係是互補雙贏,因為台灣的農業和魚業養殖技術精良,但可耕地和養殖區卻有限,大馬的情形卻是有地有水,但技術方面還有進步空間。

他指出,雖然馬台之間的農業交流早在1997年開始,但當時台灣的屏東科技大學和大馬的農業大學主要著重於學術交流,具體合作是這兩年開始,不過政府之間的合作今年卻是首次。

“官方”文件不見 被逼重新洽談協商

曾慶源表示,在去年大馬政府主動接觸駐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討論農業合作前,辦事處早於2006年即已積極向大馬中央政府提出相關合作計劃,而且協商過程還一度發生台灣提出的“官方”文件不知去向事件。

他覺得大馬的行政體系可能和台灣不太一樣,因為台灣相關單位一般收到“官方”文件後會存檔,所以文件是不會遺失的。

“可是大馬部府部門與辦事處確認收到遞交的文件後,卻在相關單位的部長換人擔任後,文件跟著不見了。”

公務員一問三不知

“同樣的,我們原本以為各部門的公務員職位是很少調動的,但大馬這裡卻顯然不是,而且他們一調職,我們之前所做的全部溝通和協商都得重新來過。”

他也曾遇到上級主管已經發出指示,可是辦事的公務員卻一問三不知。

“他們就說‘我們不知道呀,沒有呀,不過好像又有的樣子’,結果幾天之後他們的答案又變成沒有,於是辦事處又得重新再跑所有流程。”

他指出,與辦事處計劃合作的大馬政府部門計有貿工部、農業部等。

若早簽署“自貿協定” 馬台貿易將大增

曾慶源表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自2006年始,也和大馬政府協商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可能性,他認為這項協定若能落實,兩地貿易額將會大幅增加。

“去年兩地貿易額為132億美金(約馬幣479億令吉),比前年增加6.3%,而台灣和全世界的貿易額同期僅增加6.5%。”

他指出,馬台之間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將帶動兩地電子業的發展。

“大馬和台灣在電子業上是上游和下游的關係,像電板和主機板就可在大馬組裝後出口到台灣,基本上馬台之間是電子業的生產鏈。”

“不過以大馬政府的行政文化,台馬簽定‘自由貿易協定’的計劃,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後才能落實。”

他也認為,如果台灣能及早和新加坡簽定“自由貿易協定”,並有效提高台灣和新加坡間的貿易量後,將會提高東盟周邊國家和台灣簽定相關協定的意願。

至於台灣推動與東盟國家簽定“自由貿易協定”過程中會否受到中國的阻力,他坦稱有待觀察。

經濟差不撤資 治安敗壞嚇退台資

儘管面對全球經濟不景,曾慶源認為在馬台商不會撤資,但大馬治安的敗壞,卻是讓更多台灣人不願到馬投資的原因之一。

“近幾年在馬台商都覺得大馬治安問題變壞,工廠被偷被搶、個人和家庭也被搶,假如被搶一次可能是偶然,但連續被搶兩、三次就不是偶然了。”

“治安敗壞嚇退外資的效率,可比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在台灣宣傳來馬投資好處的效率還高呢!”

外勞準證不批增加難題

另外,他也認為近期大馬政府不願發出外勞工作準證也是台商另一個難題,因為外勞除了薪資較低外,工作意願也比本地人強。

他也坦稱,儘管台商受到這波金融風暴的影響,但台商不會輕易撤資,因為很多台商是帶著整家人來馬,也帶著台灣的親戚朋友一起來馬做生意,因此要撤資不太容易,但倒有可能到印尼、越南等地設廠增資的可能性。

他表示,由於台商自80年代來馬,至今已曉得經營的訣竅和方向,雖然近期生意不好,訂單少、庫存增加,但只要著手於產業升級,把附加價值提高後,利潤也就提高了。

他指出,其實這波金融風暴對台商的衝擊,遠不如前一波石油漲價到一桶147美元的影響大,當時鋼材、水泥、木材、運費等都漲價,但油價掉下來後,相關物價卻沒跌多少。

“美國7月就開始經濟不景,所以台商早就有心理準備,只是大馬來得晚,11月、12月才感受到,而且今年1月和2月也不看好,不過台商過去有應付1997年東南亞風暴的經驗,已知如何歷險求生。”

星洲日報‧2009.01.2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