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大當家(第7篇)
人物背景
姓名:姚迪剛
年齡:48歲
社團履歷:留台聯總會總會長
董教總工委會委員

董教總獎貸學金副主任
林連玉基金常務董事
擔任社團要職后,姚迪剛坦言,
與家人共處的時間漸漸減少。
與家人共處的時間漸漸減少。
他,自喻是個資歷尚淺的社團領導人,他說,只要有使命感,自然就會為社團投入大量心思,此人正是留台聯總會長姚迪剛。
對于領導擁有27個屬會的留台聯總,姚迪剛頗有心得,他說,留台聯總的27個屬會,形如27把不同的聲音,身為領導人,要學會如何去聆聽每個屬會的聲音。
對他來說,“聆聽”是一個領導者的重要條件之一。
他說,留台聯總不像一般政黨,對黨員會有很大的約束力,反之,留台的屬會間都是相互配搭,因此,領導人必須尊重屬會的意見。
對內聯誼最重要
“個人使命感也是重要的一環,特別是要將社團職務視為事業之外,同等重要的工作。”
他指出,以他個人為例,很多時候常因在投入大量心思在社團工作上,回頭才發現公司的事務竟被忽略掉。
作為一會之長,他承認社團工作消耗他很多時間。
“留台聯總有27個屬會,當每個屬會都舉辦一項活動時,就有27個活動要參加,還不包括對外的活動。”
詢及何謂成功的社團,他說,就留台聯總而言,對內聯誼是最重要的原素。
“如果只是閉門造車,沒有給社會帶來呈獻,那么,社團的存在就沒有意義了。”
他說,這就是為何該會那么重視回饋社會的這項任務。
“如果要治國平天下,卻不從齊家做起的話,它是不可能達到目標的。”
做事宗旨問心無愧
所謂“撫養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姚迪剛指出,這是他在領導路上,相當鍾愛的一句話。
他解釋,許多事對于不同的人,就會產生不同的處事方式,很難有對錯之分,只要問心無愧,朝著對的方向走,就會輕鬆很多。
姚迪剛形容,留台聯總是結合文教及經貿的組織,因此,除了顧及文教,該會也同樣負著經濟層面的責任。
在文教方面,留台聯總在早期例年舉辦文化之夜;而近年是結合台灣高等教育展的形式展出。
另外,該會也舉辦馬華兒童創作小說比賽,馬華文學國際研討會等。
他補充,在留台聯總下有4萬名留台人,華社也會對該組織難免帶有期許,因此,該會將致力朝回饋社會的大方向邁進。
爭取台灣文憑受承認
“從台灣學術水平及專業領域上的表現,已說明學台灣學術已不再是問題,但還是有其他因素造成學位不受承認,對留台人來說是,猶如含冤莫白。”
姚迪剛說,該會不曾間斷地向公共服務局跟進及爭取,承認獨中文憑,甚至是台灣學術資格。
姚會長說,如果獨中文憑在本地不受認同,但為何在國外幾百間大學都承認統考文憑?
他認為,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政府無論如何都得作出慎重的考慮。
用早餐時間與孩子溝通
做為3名女兒的爸爸姚迪剛,不管再怎么忙,他都堅持利用早餐時間與孩子交談溝通。
他也說,剛開始時,太太由于不了解他在社團工作上的心志,不支持他競選總會長職,他笑言,太太還曾一星期不與他說話!
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現在太太不僅對他的服務心志有所諒解,還不時給給予他鼓勵呢!
對姚迪剛來說,除了是留台聯總會長,他也是東大機械有限公司的工業工程部董事經理,為國內棕油加工廠供應機械設備。
他說,社團職務與事業是兩個不同領域的工作,互不干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