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日星期日

保送制開方便門 獨中生留台成風

早期的大馬學生,需通過台灣政府遴選出來的保送人的簽名,方可到台灣升學。據悉在那時,只有在大馬生活的國民黨老黨員才有資格擔任學生保送人,因此全馬符合資格的保送人寥寥無幾。而這些保送人大部分住在郊區,學生要取得他們的簽名還得花上一番功夫。

回顧歷史,早年國內華文教育受政府壓制,尤其南洋大學被關閉後,大馬的獨中生只能離鄉背井到海外深造。另外,台灣政府開放門戶,積極吸納海外華裔學生,加上便宜的學費及較低的生活水平,都是吸引大馬獨中畢業生的因素。

統考成客觀標準

在各種客觀條件下,大馬到台灣唸書的學生越來越多,無形中形成一股留颱風潮。

1970年代左右,台灣僑委會就和大馬這邊的董總有著密切合作關係,僑委會經常主動提供獨中學校電腦、課本、培訓獨中教師,最後全馬獨中生自動成為僑委會保送對象。董總設立的獨中統一考試,成為了台灣僑委會及海外聯招會鑒定大馬學生成績的一項客觀標準。

80年代是留台鼎盛期

董總法律顧問饒仁毅律師追憶說:「教總前主席沈慕羽是公開的國民黨元老。因此,僑委會和董總的關係可說非常緊密。台灣政府也提供非常好的優惠給我國獨中生,這就是為何早期我國獨中生大多數會到台灣升學。」

隨著赴台唸書的學子逐漸增加,台灣僑委會才在大馬增加保送人,同時也在各地區設立台灣留學辦事處,學生能在本身或鄰近社區申請到台灣升學。

1980年代是大馬學生到台灣升學的鼎盛時期,留台聯總、各州董聯會、華商組織及全國60所獨中都成為保送單位,使到申請留台升學變成一件方便的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