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7日星期六

上電台:留學台灣新趨勢

2009年3月4日,東方日報>東方議題>劉國偉 報導

數十年來,台灣都是大馬華裔學生國外留學的一個熱門地點,近年不只沒有因其他深造管道的出現而受到衝擊,反而形成一股趨勢。

由於獨中長期處於不受政府承認的情況,獨中生留學海外的機率就變得更加高,而我國政府也一直不承認大多數的留台文憑,不少人因此擔憂留台趨勢實際上是造成國內人才外流。

但是事實上,無論是台灣的僑教政策或留台學習的文化上,都是非常鼓勵學子學成後回國一展抱負的。

留台不歸國 損我智庫

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留台聯總)會長姚迪剛認為,人才流失是每個國家都會面對的問題,所以,主因並不在於留學台灣這股趨勢所造成。

他指出,整體上去看,升學的地點除了學術要專業之外,環境也很重要,這些都是實際的考量條件。

「不過,對於學生而言,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其興趣與心目中想就讀的學校和環境上,這才是最重要的。」

人才流失難避免

姚迪剛強調,台灣的僑教政策最終的目的,是將這些學生培育成才後,鼓勵他們回國一展抱負。而且最終在該學生的居留證到期後,他們也是會自動回國的。

儘管如此,人才流失的問題還是不可能完全避免。不過,根據非正式統計數據,目前國內60間獨中的校長,有一半是台灣留學生。姚迪剛認為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數據,證明了我國留台深造的華人子弟已經回歸了接近一半。

「我們回來本國服務的留台生,就有南方學院院長,新紀元學院院長、馬來西亞藝術學院院長,以及韓新學院院長等,這也是有賴於台灣中華文化的熏陶,才使到這些學生決定回國服務。」中華文化灌輸做人要飲水思源,不可以忘本。

不少國中生也留台

當電台主持人林錦新問及是否現今留學台灣的學生,都是以獨中生為主時,姚迪剛則表示,雖然大部分留台生都是獨中生,但也有不少的國中生到台灣留學。

「不過,他們(國中生)可能要讀大學先修班,才能進大學正式課程。除此之外,在本國讀完大學後也能到台灣讀碩士和博士班。」

姚迪剛以主持節目的另一位愛FM主持人徐曉芬為例說:「你是馬大畢業,如果想讀台灣的碩博士班,那肯定有很多大學爭著搶奪,還有獎貸學金與生活津貼等著你呢!」

陪同嘉賓來到節目中的《東方日報》專題記者劉國偉表示,我國這邊也有許多外國學生前來留學,例如在火車上,常看到口操中國腔的中國學生與同學出外遊玩,這在吉隆坡已是常見的事。

他指出,我國人才流失出去的地方也不局限在台灣而已,鄰國新加坡就提供了不少優惠去吸引我國的學生,使到我國每年都流失不少人才給鄰國。

鄰國給獨中生獎學金

「例如,鄰國提供獎學金給某獨中的前3名高材生,這種政策使到我們的人才容易流出國外。」

劉國偉同時表示,每間台灣大學招收到一名海外學生,校方都可獲得政府的特別津貼,這也有助於鼓勵各大學努力去招收更多海外生,這個是我國政府可學習或參考的政策。

聽眾探問留台路

怡保的張女士撥電到節目中問道:「如果我的女兒想要念台灣音樂系的話,那應該如何去做準備,或者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對此,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會長姚迪剛表示,一般上,要留台讀音樂系,在與音樂相關課程如鋼琴等要有一定的水平才行,而且台灣音樂系的入學門檻是相當高的。

「如果只是持有大馬教育文憑,那我就會建議她先去台灣的僑大先修班就讀,打好基礎,才進入大學唸音樂。」

另一位聽眾陳太太則說,她的孩子中學之後到紐西蘭去唸書,直到完成了研究所的學程,而現在想到台灣讀醫科,惟至今尚未有頭緒處理此項申請。

姚迪剛回應說:「如果說你是研究所畢業的話,那麼,相關的科系是否可以銜接就讀?我覺得是要因學校而異,而且這需要去瞭解才能知曉。」

無論如何,姚迪剛建議,以陳太太的孩子的案例來說,可以直接找有關的大學聯繫,並鼓勵以外籍生身份去攻讀台灣的大學醫科,這是最直接的管道。

選擇更多 留台有前景

當愛FM主持人林錦新問及哪些台灣的大學或科系是受承認時,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會長姚迪剛姚迪剛回應道,受我國承認的台灣科系共有8間大學的醫學系,7間大學的牙醫系及3間大學藥劑系。

「政府不承認文憑,不代表畢業學生不能參與專業工作,例如本會也有許多專業工程師,這些留台校友都可參與專業工程師的考試,成為專才,為社會付出。」

他說,學生可自由選擇留學台灣的身份,這是我國學生所擁有的多種選擇,其中學生可以選擇以外籍生或僑生身份去升學,這是其他國家學生所沒有的。

「緣起是台灣在早期是以僑教政策招生,但是自從提倡教育國際化後,我們也增加了外籍生的選擇管道。」

本報專題記者劉國偉也指出,近年來,留學台灣對於學子而言,是不錯的選擇。而且留學台灣除了在優惠或便利上越來越多之外,也有了一些轉變,尤其是外籍生的福利更是越來越多。

「我們希望透過這一系列的報道,能夠將此訊息轉達給更多人知道,讓國人在留學海外上有更多選擇。」

人才外流 多方有責

林太太是第一個成功播電進來節目中的聽眾,她覺得留學台灣是不錯的選擇,在1980年代時,寬中70%的畢業生幾乎都流出海外,造成人才外流,而這從某個角度上去看,也是對我們的國家的一個諷刺。

她表示,這是因為大家都認為我國的教育環境不比其他國家好,所以,我國政府在批評人才外流的同時,本身也應該要有所改進。

「部分人說,為什麼馬來西亞要我們,我們卻不要馬來西亞,這其實也是有跡可尋的。」

林太太覺得,新加坡能夠從小國變成相當先進的國家,就是因為吸納了不少從我國流出的人才。

吸納國需賠償?

「因此我建議,在法律上限制他國吸納人才,如果我國的人才流出了國外,就要那個把人才吸納過去的國家,賠償我國的損失,而且是按照人頭來計算。這是因為,國家也花了不少金錢,培育這些人才從小學到中學的教育。」

對此,《東方日報》專題記者劉國偉指出,如果真的要因為人才流失而索取賠償的話,那有兩個難題需要去思考:第一,如何判斷他是人才或是庸才?其次則是,如何判斷賠償的數額,是依據什麼標準?

難判斷人才或庸才

「而且,這個所謂的賠償方案,豈不是變成了像是我們把女兒(人才)嫁出去(流出國外),要向男家(吸納國)拿聘金(賠償)。我想,這是很『有趣』的建議。」

接著,劉國偉再提出一個疑問:如果我國流出的人才是庸才的話,那我國又需不需要賠償給吸納國呢?

留學台灣 經濟實惠

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會長姚迪剛本身是獨中生,在1979年赴台留學。他在節目中表示,這是因為當時升學管道的選擇並不多,因此,中學畢業後就選擇了到學費相對廉宜的台灣升學。

「台灣在1951年開始推出僑生教育政策,主要目的是讓海外青年認識和接受中華文化,以及培養專才和增進知識。畢業後,僑生將文化與才能帶回國,便能繼續發揚中華文化。」

他指出,目前在台灣升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台灣畢業的我國學生至今已有4萬多人,而今年去台灣升學的人數則有1000多人,目前身在台灣求學的大馬人約有5000多人。

「與現今獨中相比的話,現今60所獨中的總人數是5萬多人,而獨中畢業生則是大約是7、8000人,所以去台灣留學的獨中生就佔了一定的數量。」

姚迪剛也說,獨中生到中國或台灣升學都可以,因為各有各的特色,最終我們只需要知道的是,受惠的始終是我們的學生那就行了。

中國高教理論基礎紮實「而且就學生升學來說,台灣是最經濟的,升學環境也非常好,除了有很好的學術專業與人文素質之外,台灣的大學也會強調通識教育的重要性。」

本報專題記者劉國偉則表示,台灣因為就學環境較為民主自由,所以對學生來說是不錯的學習地點,但是中國也有著其理論紮實的基礎,所以雙方是互有其優勢所在。

「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的土地面積雖然比我國小,但是大學卻到處林立,比我國還來得多,可以選擇的科系也更多,這也表示,他們很重視高等教育的發展。」

新聞來源:東方新聞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