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6日星期四

靠實力扭轉歧見

2009年2月26日,東方日報 王慧儀報導

1986年就到台灣留學,目前擔任台灣中原大學宗教哲學系教授的曾慶豹,表示在台灣並沒有被歧視的感覺。

他認為:「除非自己的表現,讓他人覺得自己確實是靠加分進入大學,沒有能力應付課業。」

「我覺得這種困擾對於大馬的學生還不大,但對於其他國籍,如緬甸的學生,他們的程度相對有所落差,所以這個問題對於他們來說,則會比較尷尬。」

福利太好引來妒忌

但他回憶:「台灣學生的確曾出現一種想法,就是:我再怎麼差都不會差過僑生,成績不及格的學生,非僑生莫屬。」他相信,「僑生被歧視」的緣由是由此而來。

他強調:「僑生被台灣學生歧視、(視為)能力比較差或是依靠政府的加分進入台灣的大學,這個問題須依照國家和區域來看,因為大馬的華裔生,基本上都被認為是比較優秀。」

再把時間往前推,1960、70年代的僑生是處在被台灣社會「羨慕」的環境,享受比一般台灣本地生更高的福利和優惠。

1963年在台灣升學的饒仁毅律師回憶:「在台灣政府接受美援時期,大馬生口袋里沒錢也可以到台灣。我們不但不需要付宿舍費,還可以獲得台灣政府的生活津貼。」

當時台灣大學學額千金難求,台灣學生每個須寒窗苦讀,但僑生卻一個個被保送進大學。

他笑說:「由於當時台幣較低,每個到台灣唸書的大馬生,在台灣政府的補助下,頓時變成『富家公子』,同時也享受比一般台灣學生更好的福利。這時引來的都是台灣學生妒忌和羨慕的眼光。」

沒有留言: